参加 IoT 创新竞赛. 汇报了我们的作品 PiCam , 一个基于树莓派的跟踪摄像头.
星期五下午赶往无锡. 华东分赛区. 总共 28 支队, 拿了三等奖. emmmm.
上台后出了些问题, 虽然上台前计划好了每一张 ppt 用时, 手机打开计时器放在面前, 然后就紧张得 一次都没有看计时器. 不知道 win 下的 ppt 视频如何播放. 耽误了一些时间. 还有开始计时似乎不是从我开口开始计的, 放完视频就到 7 分钟了.
评委老师的问题, 无非就是市场调研的疑问. 因为作品讲得很清楚了. 我只是说文档里有些调研. 一般的这样的跟踪摄像头都是上千上万的价格. 其实我觉得 PiCam 的问题就是没有什么难度
和其他的报告相比, 我觉得我们的报告风格和其他作品有点差距. 对于市场的调查, 应用前 景明显不足.
大赛的报告主要关注在与应用. 但是技术上的创新不多, 其中比较 “高科技” 的,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
- 柔性汗液传感器. 能够贴在皮肤上, 检测汗液成分的
- 扫描 RFID 定位书架上的书本. 根据 RFID 反射的相位变化. 拟合分析, 定位RFID 位置, 精度厘米级.
- IOT 弱身份 ID 认证. 问题明确, 但是没说清方法.
- 防语音识别重放攻击. 用麦克风阵列, 区分真人发音与扩音器发音. 原理是人口发音是从多个部位发声.
- 电击脑部治疗中风, 将现有设备小型化, 通过了相关医学认证.
其他一般都是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比如 老人监护, 轮椅, 导盲帽子, 水质检查浮标, 水管查漏, 桥梁形变检查, 军用无人车, 船员定位, 宠物喂食, 垃圾桶, 书柜, 储物柜. 跟踪滑板车, RFID 检查箱子倒置. 车辆警告. 坐垫. 感觉和小学时的创意大赛没多大区别, 只是大家不仅仅只会使用纸板胶水, 还会编程了.
图书馆扫描书本的机器人图客居然已经是4代产品了, 从 2012 年开始的项目, 有质量非常高的宣传片. 报告人只是最近加入, 对其中的技术细节也不了解.
其中有些报告人着装上就与众不同, 一身黑色西服的. 一般都是已经创业的. 会提到得到了多少 融资, 已经或者准备量产, 已经在哪里部署了. 已经获得多少专利, 奖项. 比如智能轮椅的. 将手机装在轮椅上. 加上脑电控制, 手机控制, 倒车, 导航等.. 据说已 经有量产了. 像图客, 水质监测, 桥梁形变检测, 水管差漏等, 已经在实验室之外部署了.
军用无人车的四个人一身军装, (路上听到有人来参加物联网峰会的老师说, 那穿军装的是不是中科大的.. 是不是中科大有什么误解…) 做了一个行走方式很特殊的无人车. 创新点在于轮子的设计. 集成了各种传感器, 还搭载了无人机, 携带TNT能自爆, 可惜没能现场演示自爆(笑.
有些报告似乎是面向投资人的. 大量的市场调查. 市场规模, 预期盈利都有了. 也看到了很多质量很糟糕的报告, 满屏幕的字..
听完之后, 感觉仅从工作量上, 我们的作品就很明显比不了别人了, 除了少数.. 比如那个 贴两个 RFID 到箱子上, 检测箱子是否倒置的. 可跟踪摄像头的设计和实现从4月才开始. 而其他的作品可能已经是实验室几年的项目了. 我觉得自己对做出一个产品并没有什么兴 趣, 除非是自己感兴趣的音乐, 画画相关, 或者是要去创业了, 干嘛要把那么多功能放到 作品里, 比如集成了购物, 视频, 电台功能的轮椅…
我真不知道当时的 PiCam 是怎么通过预选的, 据说大赛有上万个作品. 而当时 picam 只是 一个几十行 python 的东西. 可能是因为对 lifelog 这个应用的市场调研做得不错, 而那 正是评委想要看到的.
另外我还想吐槽: 对参赛作品没有限制的吗? 不是说好每个队伍最多三四个人的吗? 那种实验室 几年的产品怎么也可以!?
就当锻炼一下作报告吧..